网约车竞逐进入精耕细作时期
孙奇茹
原标题:网约车竞逐进入精耕细作时期
用户增速连年趋缓,疫情下全行业元气大伤。在双重挑战背景下,复苏中的网约车市场加速驶入比拼运营效率、提升造血能力的新一轮竞逐,精耕细作的同时,三四线城市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成为巨头大举进入的新领地。
网约车企动作频频
昨天,滴滴宣布恢复目的地为低风险地区的出京运营业务。最近几天,网约车市场颇为热闹。继推出滴滴货运、将拼车业务升级为独立品牌“青菜拼车”、推出独立打车APP花小猪后,上周末,滴滴又在杭州、厦门、苏州、无锡13个城市启动滴滴特快与特惠快车试运营。
据大数据企业极光发布的相关数据,疫情期间的出行减少致使主流网约车平台日活跃用户数曾阶段性下降约50%,现金流骤减。实际上,在出行平峰期,不少司机接单量不饱和,是网约车行业的老问题。疫后复苏的激发之下,网约车平台开始探索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供需矛盾。
滴滴刚推出的特惠快车,使得乘客在平峰期可以“一口价”的形式享受动态降价和限时折扣。吸引乘客打车的同时,也能提升司机接单量。记者在滴滴页面尝试发现,在杭州,一次快车预估车费为24元的行程,在平峰期间只需花费21.8元的一口价,无需拼车和根据里程实时计价。
而在早晚高峰、雨雪天气、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段,往往容易出现排队情况。此时,着急的乘客可以选择滴滴特快,能更快叫到车。滴滴特快会根据实时用车情况对部分订单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临时加价,加价部分全部给司机,鼓励他们更多出车。
不过,滴滴表示,在极端天气场景,平台绝不动态加价。滴滴特快通过“派单”指派,司机无法挑选订单。此外,只有服务分达到一定分数的司机才可获得接单资质,司机服务分会根据服务质量定期调整。
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执行总裁陈熙解释,上线这一新打车业务品类主要是鼓励更多司机出车,让大家在平峰期出行更省钱、高峰期有急事能更快出发,供需更平衡匹配,同时也增加司机收入。
巨头抢占三四线城市
不仅在一二线城市精细化运营,网约车平台开始挖掘一片此前从未被巨头们投去青眼的市场——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
上周,滴滴宣布推出针对年轻用户的独立打车APP花小猪,被视为拓展下沉市场的扩张之举。在山东临沂和贵州遵义率先上线的花小猪,采用了拉新助力得奖励的拼多多式社交裂变方法,鼓励用户下载、拉新。花小猪补贴力度很大,在遵义刚上线的一段时间内,用户在市内打车,算上各种优惠券、补贴、满减等,基本只要几块钱甚至几毛钱。
记者注意到,与当下主流网约车平台不鼓励司机拒单不同,花小猪提出了“可拒单,少管控”等特色,吸引司机。在苹果应用市场的花小猪司机端,打出“接单自由点,收入再多点”的标语,其甚至鼓励司机多平台接单。
除了花小猪瞄准三四线城市,二线城市网约车市场也将迎来新玩家。7月中旬,哈啰对外透露已在郑州获得网约车牌照,在探索具体的出行模式。这也是哈啰披露的第一张网约车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哈啰在共享单车领域就是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迅速占领二三四线城市后,逐渐向一线城市渗透并跻身共享单车行业第一梯队阵列。
除了网约车,共享出行平台已悄然通过电单车赛道,在下沉市场展开了暗战。在长沙、宁波、琼海、大连、洛阳、银川等二三四线城市,青桔、哈啰、美团的共享电单车几个月前就开始在街头批量出现。
易观分析出行行业分析师孙乃悦分析,目前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三家头部平台的用户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分别为16%、5%、5%,可见网约车在下沉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二线城市网约车渗透率尚不到2成,三四线城市更是亟待挖掘的巨大蛋糕。
行业迎来新“玩法”
作为行业领头羊,近日最为活跃的滴滴尽管通过花小猪、青菜拼车打出“低价”牌,但前些年的大规模补贴并未出现。在共享电单车领域,各家平台也没有效仿共享单车当年免费骑的大肆补贴。
比达分析师李锦清认为,这一波竞争跟当年“价格战”不同,补贴力度明显降低,比拼更多的是运营、网约车与平台其他业务的协同。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增长均放缓,今年受“黑天鹅”影响,截至2020年3月,网约车用户为3.6亿,下滑约7%。
孙乃悦分析,网约车市场已经结束了注重快速扩张和资本运作能力的市场启动期,进入高度发展期。在这一时期,资本市场对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要求更高,消费者对出行服务的容错率和忍耐力较低,目前多变的政策和下行的经济环境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精细化运营等要求。